返回
今年以来,广元在所有乡镇、村社建劳务专合社,试解“务工难”与“用工荒”——
打破“信息孤岛”21万社员“动”起来

  6月24日,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王家贡米主题公园里,一群头顶遮阳帽、穿着筒靴的女工在田间巡视除草。这群平均年龄已过半百的女工给自己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——“快乐秧歌队”,时不时还拍一段有趣的视频发到网上,引得网友点赞。
  “快乐”背后,是广元全市142个乡镇(街道)劳务专合社及1715个分社积极运作的身影。为了破解农村留守劳动力“务工难”和村集体经济组织、园区企业“用工荒”,今年以来,广元在所有乡镇、村社建劳务专合社,推进农村劳动力组织化务工。
  运行近半年,“难”与“荒”解得怎么样?
□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朝伦 燕巧

A
打破“信息孤岛” 就业服务“一条龙”

  “没有专合社这个大家庭,我们自己找‘活路’不容易。”6月24日,除草间歇,“快乐秧歌队”队长张成秀抹着汗水说。
  张成秀是卫子镇沈家阁村人,虽然与新荣村相隔不过五六公里,但加入专合社之前,对新荣村的用工需求并不了解。
  昭化区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李霞飞调研后发现:即使同在一个村,用人单位也很难掌握村民信息,加之农业园区、加工企业、建筑项目、农家乐等多是季节性用工,因此用人单位和村民之间往往形成“信息孤岛”。
  2020年6月,昭化区卫子镇率先行动,通过摸排在家劳动力信息,建立了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宏曌农业劳务专合社,在村(社区)建立起13个分社,在册社员2530人;各分社组建班组156个,涵盖种植、木工、建筑等19个门类。
  去年半年时间,仅300多名脱贫户社员就近务工的收入就超过6000元;今年上半年,1000余名社员务工总收入已突破300万元。
  宏曌农业劳务专合社理事长唐炜介绍,专合社建立了微信群,将镇内80多家用工单位全部拉进来;区上创建了“昭化就业APP”,全区企业(项目)用工单位全部入驻,区、镇还有专门的信息专员搜集用工信息,每天更新,“形成了用人单位点单、信息专员派单、专合社或人力资源公司接单的‘三单’合作模式。”
  24日当天,按照点单方的用工需求,唐炜就派出了三支班组分头出工。

B
打开“搜索雷达” 劳务信息“送上门”

  近日,苍溪县东青镇铃旗村集体经济产业园正在硬化园区道路,现场的20多位工人都是苍溪县东青镇劳务专合社铃旗分社的社员。6月1日开工,园区开出150元每人每天的薪资。
  铃旗村村民王友俊以前在外务工,如今回家务农种庄稼,农闲时节就近打零工。在他看来,150元/天的工资,一个月可以挣4000多元,还能就近顾家,很合算。他的顾虑是:这样的活好不好找?
  他的顾虑,早已在苍溪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的考虑中。走访东青镇劳务专合社时,该中心副主任赵小峰打开专用电脑确认:用工企业岗位信息分门别类,社员姓名、年龄、性别、村组、特长、求职意愿、手机电话一目了然。
  成立劳务专合社的一个重要目的,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。作为全县劳务专合社的指导单位,苍溪县农民工服务中心除了指导各乡镇、村社劳务专合社就近搜索务工信息,还全面打开“搜索雷达”,在县内经济开发区、工业园区摸排企业用工信息,帮社员把需要的劳务信息“送上门”;还计划组织县内劳务专合社社员分期分批去企业参观,现场考察用工环境,社员和用人单位面对面谈,实现精准对接。
  目前,广元市142个乡镇(街道)全部建立劳务专合社,建立村分社1715个,组建劳务班组4456个,吸纳社员21.29万人,实现劳务收入1.2亿元。

记者手记
破“孤岛”更要搭“通道”

  就业是民生之本,如何让农村留守农民持续增收,是一项长期课题。
  广元在全市推动建立“县区国有人力资源公司+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+村(社区)劳务专业合作分社”三级劳务服务平台,精准搭建劳动者与企业(项目)用工无缝对接平台,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供求信息不对称、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低、区域性用工调度难、季节性“用工荒”等难题。
  然而,劳务专合社的工作还不能停留在信息沟通、组织派活的层面。
 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,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,种、养、加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,园区、企业有的用上了无人机喷洒农药、施肥,有的用上了电脑、手机远程操控设备,有的用上了新机床、冷链技术等,传统的农活正从“粗笨重”向“精细化”转换,岗位要求正从“可干”向“会干”“巧干”转化。不少企业反映,“用工难”不仅体现在信息不对称,也体现在岗位要求不对口。
  如何让社员的务工技能不断提升,适配企业的用工需求,是对劳务专合社的一大挑战。乡镇、村劳务合作社人手少,也没有专业培训能力,这需要市、县区人社、农业、乡村振兴、科技、教育、农民工服务中心、用人企业等联手,整合教育培训资源,搭建“通道”提高农村劳动力技术水平,培养更多适应新农村的新型农民,确保就业更充分,增收可持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