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中国五冶集团:精耕智能建造 创新驱动发展

中国五冶集团项目指挥中心。

5G塔机远程驾驶舱。

成都科创生态岛六批次项目智能建造观摩现场。

□伍仲文(图片由中国五冶集团提供)
  高楼大厦动工前,建筑模型已在电脑里像“玩游戏”一样预演了多次;塔吊林立的工地上,遥控机器人让高风险、高精度的作业变得安全又简单……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改革与发展,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建筑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,为推进建筑业绿色发展,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  作为扎根四川60余年的建筑央企,中国五冶集团始终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主要引擎,持续加大科研投入,依托自有的国家级、省级技术创新平台,打通覆盖数字化设计、智能化生产、智能施工、智慧运维等全建设周期和全产业链布局,在承担四川省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建设的过程中,探索形成了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。

数字化设计 智能化生产
 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基础,位于智能建造的前端关口。中国五冶集团发挥总部调控优势,推动所辖设计研究院、科技系统、履约系统协同配合,在数字化设计领域持续攻坚突破,成功将参数化设计、生成式设计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、新应用落实到建设第一线,实现了从“笔头”到“砖头”,研发与应用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。例如,对于成都市锦江区柳江文化设施项目,中国五冶集团采取AI技术进行方案设计比选,开展BIM(建筑信息模型)正向协同设计,开展管线综合、BIM正向出图、BIM施工图报审等应用,为进一步深化设计探索积蓄了丰富的经验。
  生产是智能化技术应用最早和最多的业务场景之一。中国五冶集团强化“链主”担当,在成都投资建设占地约800亩的建筑科技产业园,拥有混凝土和钢构件智能化生产基地,现已配备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管理系统,能够开展基于BIM深化设计模型的预制构件智能拆分与制造的相关技术研究,以及智慧仓储、调度系统等相关系统开发,小到装配式住宅的阳台、楼梯,大到“网红”桥梁、地下管廊所需的“巨无霸”钢构件,在这个产业园里都能实现从软件平台的模型设计,到生产管理平台,到工厂制造设备的无缝对接和全过程智能管理。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所在地东安湖公园、成都露天音乐公园,明年即将呈现的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园区内的最高建筑“散花阁”,这些地标建筑由中国五冶(成都)建筑科技产业园提供“钢骨架”,体现了中国五冶集团智能化生产水平。

全产业链布局 加速推进智能建造
  施工是建筑行业进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所在。中国五冶集团以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为抓手,开展全产业链条顶层设计,在实践中研究形成了机电工业化、装修工业化、智能施工等系列成套技术,为智能施工的深度推进建立了优势基础。在成都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——白鹭湾数字新经济科创园项目现场,机器人让混凝土整平及收光、墙面抹灰、墙板安装等“绣花功夫”变得轻便简单;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创生态岛六批次项目施工现场,工人在地面“按按钮”就能实时控制远程液压爬模、远程控制塔吊、自爬升移动布料机、自爬升液压卸料平台等智能化装备,做到安全、效率、品质的“三赢”,该项目成为2023年四川省建设工程“质量月”活动暨优质示范工程现场观摩会会场所在地,获得全省同行点赞。
  运维是与实际使用体验关系密切的一环。中国五冶集团拓展服务理念,将工程交付后的运维加以通盘考虑,开发出集智能管理、安全保障和节能服务于一体的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(IBMS),犹如“超级大脑”,系统整合了BIM、图形引擎与GIS等新技术,有效提升了对设备、环境、消防、能源、空间利用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管理效能,打造出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,且安全感、舒适性更高的智慧管理新场景,不断提升建筑科技感和人民满意度。目前,五冶运维系统已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聚集区——重庆仙桃数据谷得到初步应用,成为当地产业生态圈里看不见的“智能管家”。
  从高处着眼,在实处发力,中国五冶集团把握智能建造加速推进的战略机遇,推动企业不断跨越发展、提档升级,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,为全省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助力。